第532章 也要谢【拜谢!再拜!欠更40k】
腊月下旬,
成国公府宴请之日后的第二天,
辰时末刻(早九点后)
距汴京二百里,
颍昌府,
因春节将近,一早便有不少摆摊贩卖桃符、门神等过年用品的百姓,让这个府城街道上较之前冬日热闹了许多。
一户挂着‘王家’牌匾的大门前,
递铺的铺长正一脸笑容的骑马离开。
王家大门内,
前院二门处,
有小厮将一个竹筒递给了看门的婆子。
竹筒又被婆子拿着,快步递进了内院女使手里。
内院正厅中,
因烧着地龙,室内很是温暖。
出身成国公府的王家主母冯大娘子,此时正一脸笑容的和颍昌府的官眷们说着话。
“师大娘子,您说的是!可我家佑儿这小子,非要和他姨妈家的表哥长柏学,说不中进士不谈婚事。你说说这.”冯大娘子笑着说道。
“哟!那这佑哥儿是个有志向的!”
有官眷笑着回道。
方才发起‘谈婚论嫁’话题的那位师大娘子,面上微微有些尴尬的笑着点头。
看着师大娘子的表情,冯大娘子继续道:“听说师大娘子家里的哥儿,过两年也要进京会试?”
“对!这考了两次终于中举了!”师大娘子面带笑容说道。
“那在京中可有住处?这一到会试大考的年份,这京中的脚店、客舍便住满了人!”
师大娘子摇头,道:“家中也想在京中置份产业,可这京中地价实在是”
冯大娘子和其他客人对视了一眼,认同的点头道:“大娘子说的是,我家也是靠着祖荫才好过了些!待过两年您家哥儿要进京,您告诉我便是,不论是冯家和王家,定能不让咱们家孩子为难。”
“唉!那在此,我就先谢过姐姐了。”师大娘子说着就要起身福上一礼。
冯大娘子赶忙摆手道:“妹妹别这么见外。”
说话的时候,
王家女使掀帘迈步走进来,将手里的竹筒交给冯大娘子的贴身管事妈妈闻叶。
闻妈妈看了看竹筒,低声道:“大娘子,京中来的急信。”
听到闻妈妈的话语,厅堂中的几位官眷大娘子互相对视了一眼。
还是那位师大娘子起身,道:“冯家姐姐,我这家里还有些事,就先告辞了!二十四那日交年,咱们一起去城外道观烧香。”
其他官眷纷纷起身,也是一般的话语告别。
冯大娘子挽留了几句,见众位官眷执意要走,便也只能将人送到了二门处。
从二门朝厅堂走的时候,闻叶闻妈妈已经将竹筒里圈着的急信倒了出来,递给冯大娘子。
展开信纸后,冯大娘子边走边看。
“嚓”
冯大娘子忽然猛地停下了脚步,眉头蹙了起来,脸色变得十分难看。
“大娘子,怎么了?”
闻妈妈疑惑的问道。
冯大娘子深吸了口气,一目十行的将信看完后,呼了口气道:“走,去找老太太!派人去衙门里把主君叫回来,就说京中有急事。”
“是。”
闻妈妈朝着一旁的冯大娘子的贴身女使使了个眼神。
女使快步离开,冯大娘子也带人朝着王家后院走去。
后院佛堂,
香炉中的线香青烟袅袅,
穿着暗金色锦衣的王老太太正跪在蒲团上,闭眼默念着什么。
有上了年纪的嬷嬷走了进来,轻声道:
“老太太,大娘子来了。”
“唔?她不是在厅堂中招待颍昌府的官眷们么?”
“说是汴京国公府有急信。”
听到此话,
蒲团上的王老太太眼中满是思考神色的伸出了手,那嬷嬷赶忙上前搀扶。
站起身后,两人朝着佛堂外走去。
进了厅堂,
王老太太眼睛儿媳妇面上扫了一下,看着冯大娘子的表情,王老太太面上浮起笑容,道:“儿媳妇,京中怎么了?”
冯大娘子深吸了口气,朝前迈了两步,双手拿着信纸道:“母亲.您看看吧,这信是京中长房大祖父亲自写来的。”
站着的王老太太笑容缓缓消散,蹙眉接过信纸,疑惑的看着冯大娘子。道:“老国公来的信?”
一字一句的看着信里的内容,王老太太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,眉头皱的越来越深。
将信纸拿在手中,在嬷嬷的搀扶下,王老太太失神的缓缓后退了几步,重重坐在了罗汉椅上,道:
“这允儿向来懂事,元儿也不过及笄之年,怎么会有这般恶毒的心思?是不是.她得罪了什么人,或是有不对付的人家陷害她?”
“或是冯家的婆子、小厮自己不慎引发了火灾,为了洗脱罪名胡乱攀咬?”
冯大娘子叹了口气,皱眉摇头,道:
“母亲,那日去的都是京中的高门大户,国公府里怎么敢懈怠!”
“而且婆子女使都是知道,一墙之隔的院子便是马棚马厩所在,对炭盆都要查看好几次,又怎敢胡乱扔烧着的木炭?”
“起火前,就只有康家姐妹进过那小院子,不是她们还能是谁?”
“如若不是她们,又怎么会被冯家一诈,就吓得站不稳瘫坐在地上!?”
“那惊马可是差点踩到荣妃娘娘的亲妹妹飞燕姑娘!这事国公府是帮咱们家担下来的.”
听着冯大娘子的话语,看着手中的信纸,王老太太整个人一委。
成国公府可不是盛家,作为积年的公侯勋贵,在汴京之中树大根深势力庞大。
作为上了年纪的老牌国公,皇帝见到老成国公都是尊敬有加的。
来这这封信也只是通知王家一声以免有什么误会,可不是和王家商量怎么处置,更何况冯家还帮忙担下了荣家的怒火。
王老太太深深叹了口气,道:“回信吧,告诉你娘家,王家不会对此事有什么误会。让你官人再备份赔礼,待会儿,连同我的亲笔信给冯家送去吧。”
说着王老太太将信纸递给了一旁的嬷嬷,示意其将信纸给冯大娘子。
“是,母亲。”
冯大娘子起身福了一礼,闻妈妈接过信纸后,便一起朝外走去。
出屋走了没几步,迎面便看到了一身官服的王衍朝这边走来。
随后,
看着自家大娘子递上来的信纸,看完后夫妇二人又说了几句话。
王衍叹了口气:“唉!那康家妹夫他的仕途.”
一旁的冯大娘子看了眼身后王老太太所在的正屋,道:
“康家这门亲戚给咱们惹了多少麻烦!”
回头看着还在感慨的官人,冯大娘子恨恨道:
“官人,你不想想,成国公府附近住的有多少达官显贵?”
“那天要是真酿成了什么大祸,或是让飞燕姑娘有了意外,岂止是康家的仕途,就连你的仕途都要受影响!还有佑哥儿的将来!”
王衍一脸后怕的连连点头:“娘子说的是。那我现在就着手,让人准备赔礼。”
汴京,
西外城,
西水门大街上,
虽已是冬日,但这汴京的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,很是热闹。
街边,
一家挂着‘倪家缝补浣洗针织铺’旗幌的小铺子中,
后间,
炭炉旺盛的烧着,朝附近散发着热量。
一位坐在椅子上体面的婆子说笑道:
“刘娘子,咱们都是合作过几次的了,您的手艺东家和我怎么会信不过?!”
大着肚子的小蝶脸上浮起笑容,道:“承蒙您看中,这料子如此珍贵,我定然细心的绣好。”
“唉!”那体面婆子笑着道:“那您也要多多注意身体,这月份也不小了。”
小蝶点了点头。
“嫂嫂,料子来了。”有个姑娘,抱着一匹缎子笑着走了过来。
“小妹,料子放这儿,让钟妈妈瞧瞧。”小蝶笑道。
体面婆子钟妈妈一脸笑容的看着倪小妹,道:“刘娘子,你家这姑娘长得可真俊,可曾议亲?”
听到此话,倪家小妹面上颇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。
小蝶笑着摇头:“未曾。”
钟妈妈点头看着眼前的料子,道:“也是,有个当子爵大娘子的亲姐姐,这姑娘是该好好挑挑。”
小蝶笑着点头:“对。”
钟妈妈继续道:“说来也怪,这今日有好几位京中高门大户家的女使嬷嬷来我家店中,说要是进宅子里送料子,一定要有这个颜色的。”
说着钟妈妈拍了拍桌上浅绿色的料子。
“要不是我记得您这儿还有几匹这个颜色的,怕是连那几家的门都进不去。”
小蝶笑道:“是京中又有什么时兴的配色了?”
钟妈妈一脸无奈道:“我和东家也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呢!这喜欢浅绿嫩黄色,忽然就火起来了。”
看着大肚子的小蝶,钟妈妈继续道:“对了,刘娘子,东家说了,您做完这个,以后想什么时候做便通知我家一声,可千万别找别家,条件您尽管开。”
“像您这般手艺的绣技高手,汴京中可没几个。另一位高手,什么时候能接活,您能否透个信儿?”
小蝶笑了笑:“您家价钱公道,我自然不会找别家!另一位.还要等上些时日。”
“哦”钟妈妈面上有些失望,随后道:“行,那我就告辞了,等会儿还要去几家。”
小蝶起身,在倪家小妹的搀扶下,将人送到前间店铺中,看着体面的钟妈妈上向了马车。
这时正好有一队巡逻而过的士卒,
看着门口的小蝶,领头的伍长赶忙拱手一礼:“刘娘子在忙呢?附近要有什么泼皮闲汉打扰,刘娘子就告诉小人!”
小蝶笑着点了下头:“有劳虞侯。”
随后,小蝶转身和小姑子回了店铺。
这队士卒中,有人看着小铺子,道:“表哥,就这么个小娘子,您跟她客气什么?方才你见到.”
其他人还没说话,那伍长一巴掌就拍到了那人头上,道:“闭嘴!你知道她官人是干什么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