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命:刚穿成皇帝,就被清君侧 跳舞的傻猫 5640 字

第26章 皇权和世家

  第26章 皇权和世家

  案面上。



  奏折堆积如山。



  所说所奏。



  都是各地,哪里被叛军进攻。



  楚峰一一处理,让那些州府采取防守姿态。



  东海几个州府较为稳定。



  距离宁王势力很远,没那么容易渗透。



  而且,有凌国公镇守着。



  齐王想要有异心,也难动弹。



  而凌国公也是如今大夏国公中实力最强的。



  通天九重。



  而。



  凌国公和陆国公也是至交好友。



  当年,陆国公战死,凌国公愤怒无比,亲手屠了多个海外宗门盘踞的岛屿,让他也对海外诸宗非常的痛恨。



  海外宗门敢乱动,凌国公必然会毫不留情的出手。



  不过,凌国公也无法调走。



  “多州都在开始交战,凌国公朕虽然不能将他调走,但有他在,朕也能稳住东边那几个州府,而镇南侯镇守的南岭,那几个州府也很重要,蛮夷穷凶极恶,随时准备出手。”



  楚峰揉了揉眉心:“当然还是要看建州的局势。”



  “陛下,段大人来了。”



  门外,有太监禀报。



  “让段大人进来。”



  楚峰笑道。



  段千秋入殿,行了个礼,看着皇上在为国事操心,也点了点头。



  “段先生以往除了朕宣见,以往可没亲自来过啊。”



  楚峰抬手,让人搬来椅子,送上茶水。



  段千秋道:“为大夏臣,自当为国分忧,当今大夏进入一个特殊时期,臣蒙受太祖托付,又怎可能真得毫不担心?”



  他对名义淡薄。



  太祖朝就时常想着隐居。



  然而当今局势,若不平定下来,晋朝时候的八王之乱就又要上演了。



  当然,陛下心性和以往有巨大区别。



  已经开始展现出雄主气魄和手腕。



  “看看吧。”楚峰道:“昌云伯已经死了。”



  “昌云伯死得其所,他的死不算好事,死一个他能让更多人看清局势,少走弯路,看来王贲将军已经掌握了建州局势,好,将计就计好,成功了,会重创到叛军。”



  段千秋毫不意外和震惊。



  监察天下百官多年。



  对这些人的脾气,他很清楚。



  昌云伯也该死。



  他反而认为昌云伯提早暴露,可以扫清建州暗子。



  楚峰点点头:“各地烽火,多地告急,朕在等王贲的消息,按照他计划,引叛军入建州,而朕就可反攻炎州,化被动为主动。”



  “是啊,当前我们还是很被动。”段千秋看出陛下忧虑,道:“陛下,虽然东边和南边之地,我们的力量难以被抽调,然而宁王自己的大本营,也在防备着北渊和诸胡,同是不能运用全部力量。”



  “那倒也是,宁州大本营,和周边几州,是宁王统治最为稳固的区域,要防备北渊诸胡。”



  “那就与朕共同等待建州消息,正好,朕还有不少事情要请教段先生。”



  楚峰笑了笑。



  此刻。



  建州和炎州交界之地。



  矗立一座宏伟边城。



  军备森严。



  当年太祖拿下建州后,与西境世家古族对峙,以此为边,而后又辐射发展出去,打下了炎州。



  在两州边界处。



  军帐的数量一眼望不见头。



  宁王攻击建州的大军,正聚集在此。



  “侯爷,昌云伯已经发来消息了,说他已经掌控了建州府,控制了建州局势,而建州牧重伤,如今已经逃遁,我们可以进军了!”



  中心军帐。



  很多人在这里。



  一个亲信拿着一封信过来。



  “建州府被拿下了,徐钧的速度倒是不慢,有他为内应,我们打建州,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,就可以了。”



  不是大夏侯爷说话。



  而是一个身穿锦袍的老者。



  “信上说,那建州牧跑了,倒是会成为一个麻烦。”



  “建州牧贺山只是通天二重罢了,而今重创,他能做的无非就强行聚集一批人,但小皇帝已经不能给他过多支援了,他撑不住的,直接荡平就是!”



  “不错,元定侯,我们进攻吧,别浪费时间了,侯爷还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!”



  军帐内,诸多强者都迫不及待,要建功立业了。



  之前天庸大败,没有吓到他们。



  “此消息可为真?”



  元定侯,魏承风,开国二十八侯。



  通天六重,实力强于平兴侯。????才将他放在炎州,主持大局。



  虽然大夏开国一百八十多年,各处征伐,后续也封了一些侯爷。



  但二十八侯,都是随太祖南征北战的大将,地位和后来封的侯爷是不同的。



  四年间,战事连败。



  国公和一些开国侯的相继投靠。



  难怪那么多人认为朝廷大势已去。



  而魏承风做事谨慎。



  觉得有些过于顺了。



  “不会假的,徐钧为人贪婪放肆,在太祖驾崩后,越发不收敛,也与西境多族勾搭,杨道长将他暗中渗透,也有这些证据,况且徐钧对于封侯有很深的执念。”



  有副将道。



  魏承风点了点头。



  “元定侯,不能拖延,拖得太久,让小皇帝反应过来,会很不妙,而拿下建州,峣州孤立无援,也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。”



  之前那锦袍老者道。



  他叫做谢原。



  非大夏军中人物。



  来自西境谢家。



  加入宁王阵营。



  谢家历史悠久,传承数万年的古老大族,在晋朝的时候,就已是世家。



  晋灭后,也多次登上历史舞台。



  不过最辉煌的时候,还属于晋朝时期。



  而让谢原焦虑的是。



  大夏太祖和以往各朝皇帝都不一样。



  控制欲极深。



  会无比压制他们的权利,难以在如以前当个土霸王。



  他谢家实力最强的老祖,在几年前坐化了。



  让谢家还只有两位通天。



  他也已经老了,将近四百岁。



  血气衰败,难以冲击更高。



  族中仅留下一位较年轻的,作为底蕴。



  西境虽大,可各家族盘踞。



  争斗也凶狠。



  随着大夏不断蚕食,地盘越来越小。



  西境越来越少的资源也无法满足那么多家族,就好像将一群猛虎,封闭禁锢在西境这片地盘。



  一旦他坐化,凭另一位底蕴,谢家掌控地盘就会大面积缩水。



  无资源地盘,难以诞生通天。



  一群猛虎饿狼困于一处,必然会互相征伐。



  谢家就会湮灭在历史中。



  这也是太祖对西境的囚笼策略。



  打压安抚封锁同时进行。



  太祖对西境执行囚笼战略,如同温水煮青蛙般,不急于直接派军镇压,通过蚕食,封锁慢慢去内耗西境各族的力量。



  西境各族难以从外界获取资源的时候,就会自我内耗,打起来。



  而通过时间消化,让西境一批老祖坐化。



  又因为缺乏资源,难以诞生更多通天的时候,

  收拾他们就容易了。



  西境各族也知太祖计划。



  但这种方式,很难受,又不至于短时间内灭亡。



  且难以反抗大夏的力量,也无更好办法。



  宁王反叛,让一些家族看到了机会。



  就如这谢家。



  想通过宁王,让谢家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。



  毕竟有功劳在身,和直接投靠,完全不同。



  除非特殊的,或者是一些各时代,流亡在西境,曾建立过皇朝的家族。



  对一些世家而言。



  流水的皇朝,铁打的世家。



  他们投靠皇朝,在帝国强盛,皇权至上的时候,可以忠心耿耿为你做事。



  可一旦灭国后,他们就会继续寻找下一个主子。



  事实上,他们也是这么做的。



  毕竟要么皇权压制世家。



  要么世家压制皇权。



  “昌云伯也让他的亲信,林荣在边城,放开边防,迎接我军。”



  有人道。



  “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,就按照之前和昌云伯商议,先进边城。”



  魏承风做了决断。



  求票票,求收藏!



  (本章完)